2023年7月28日是第13個“世界肝炎日”,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是“堅持早預防,加強檢測發現,規范抗病毒治療”,旨在進一步提升全民對肝炎防治問題的關注,促進早預防、早檢測、早治療等綜合措施的落實,提升公眾的健康水平,努力消除肝炎的危害。
肝臟的主要作用
肝炎是指肝臟炎癥。通常是指由多種致病因素,如病毒、細菌、酒精、藥物、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臟細胞受到破壞,肝臟功能受到損害。其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傳染病。
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為甲肝、乙肝、丙肝、丁肝、戊肝等5種類型,被人提及最多的就是乙肝、丙肝。
肝炎的危害
● 肝功能受損:肝炎會導致肝臟受損,影響其正常功能。可能導致黃疸、食欲不振、乏力等癥狀。
● 慢性肝炎:如果肝炎無法及時治療或控制,可能發展為慢性肝炎,持續數月甚至數年。
● 肝硬化:慢性肝炎持續存在時,肝臟組織會逐漸受到炎癥和纖維化的影響,最終導致肝硬化。
● 肝癌:肝炎(尤其是慢性肝炎)是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。肝癌通常在患者癥狀明顯時才被發現,治療難度較大。
● 傳播風險:未采取預防措施的接觸患者血液、共用注射器、性行為、母嬰傳播等都可能導致肝炎的傳播。
肝炎常見癥狀
臨床上常見的癥狀表現為肝區疼痛、蜘蛛痣、肝掌、皮膚或鞏膜黃染、食欲減退的消化道癥狀等表現。有些患者可發展成肝硬化,少數可發展為肝癌。
肝炎的傳播途徑
●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通過消化道傳播,如患者誤吃誤喝含有病毒的食物或水。
● 乙型、丙型肝炎主要通過體液傳播,包括血液傳播。乙肝患者較多,主要傳播途徑包括輸入不干凈的血制品、母嬰傳播、性傳播、醫源性傳播。
● 丙肝傳播途徑主要為血液輸入傳播、靜脈吸毒傳播、醫源性傳播。
● 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種依靠乙型肝炎病毒進行復制的病毒,只有感染了乙肝才可能患上丁肝。
肝炎的檢查內容
常見的肝炎檢查項目包括:
● 血清學檢查:通過血液樣本檢測肝炎病毒相關的抗體和抗原,以確定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(HBV)或丙型肝炎病毒(HCV)等。
● 肝功能檢查:通過血液樣本檢測肝功能指標,包括谷丙轉氨酶(ALT)、谷草轉氨酶(AST)、總膽紅素、直接膽紅素、白蛋白等。這些指標可以評估肝臟的炎癥程度和功能損害情況。
● 影像學檢查:通過超聲波、CT、磁共振等檢查肝臟的形態、大小、結構和血流情況,評估肝臟的炎癥、纖維化和腫瘤等情況。
● 肝組織活檢:對懷疑有肝臟病變的患者,可能需要進行肝組織活檢以確定肝炎的類型和病理特征。
此外,根據臨床需要,還可能進行其他的檢查項目,如病毒載量檢測、肝硬化程度評估等。
肝炎的防治措施
● 接種疫苗:目前已有乙型肝炎疫苗和丙型肝炎疫苗可供使用。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,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風險。
● 保持個人衛生:勤洗手、避免接觸他人的血液和體液等,可以有效減少感染肝炎病毒的機會。
● 安全性行為:避免隨意性行為和不安全的性行為,使用安全套等防護措施,減少性傳播感染的風險。
● 避免共用衛生用品: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、針頭、牙刷等,以免通過血液傳播的途徑感染肝炎病毒。
● 個人生活習慣調整:避免飲酒過量、不濫用藥物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有助于保護肝臟健康。
因此,及早診斷和治療肝炎是非常重要的。預防肝炎的最佳方式是接種疫苗、保持個人衛生,避免與感染者共用衛生用品和性行為時使用安全套等。如有肝炎相關癥狀或風險暴露史,及時就醫咨詢,進行相關病毒檢測,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。